2003年,一則“北大畢業生西安街頭賣肉”的新聞,在當時引發輿論嘩然。人們紛紛發表評論指出,“殺豬賣肉誰都可以去做,何必去讀全國最頂尖的大學呢?”“讀書有什么用,最后還不是落得這個下場?”“簡直就是浪費高等教育資源!”北大畢業的陸步軒當時也認為自己給北大抹了黑、丟了臉。
但就在2009年,同為北大畢業的陳生,經由多年的下海創業經營,積累了相當的經驗,他找到陸步軒,提議雙方合作。陸步軒經營豬肉攤的能力很強,達到了精細化管理的水平,一般檔口每天平均只能賣1.2頭豬,而陸步軒檔口的銷售數字達到了10倍。兩人合作合辦了職業屠宰的學校,陸步軒授課并編輯教材,并將數字化、先進設備、規?;B殖的體系延伸到了養殖端。
2021年,陸步軒再次登上“熱搜”,因為他帶領全村數字化養豬增收10倍。對此,外界的評論換成了“知識改變命運”“行行出狀元”“北大出來的干什么都能成”等等。
陸步軒和陳生的合作,讓單個村民飼養豬的數量突破了1000頭,徹底沖破了傳統養殖產業的天花板。這正是近年來中國農村、農民擁抱數字化發展潮流,將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環節并激活其產能的一個縮影。
《從連接到激活:數字化與中國產業新循環》一書通過作者扎實深入的實地調研,記錄和洞察了產業互聯網是如何通過數字化技術作用于不同行業和企業,激活生產、組織和用戶,降低成本,釋放產能,增進效益,從而鑄造出能夠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化解技術迭代和商業競爭風險的新產業、新企業。本書覆蓋行業廣泛,書作者深度剖析了企業案例并解析了所在行業、產業的價值痛點及其如何運用數字化手段得以有效解決。
書作者將全書定名為“從連接到激活”,相當貼切,正如作者所談到的,以養豬等家畜養殖為代表的農村副業,長期以來首先面臨產能難以有效提高的難題,因為養豬戶按照舊有方式擴大養殖規模,就有染上豬瘟的更高概率——而市場價格波動頻繁,這使得養殖規模越大,抗風險能力反而越低。
數字化養豬首先在硬件設備上通過引進水簾降溫系統、自動化喂料系統使得養殖人力限制被突破,繼而在防病防瘟上開展自動化和實時化監測;將豬場飼養經驗進行數據化,根據每頭豬的差異,實現分群飼養。本書還談到了農業公司應用企業微信加快從養殖端開始的飼養、屠宰、銷售全流程的數據化管理,實現了每個流程可視化、可度量,為優化生產奠定了基礎。
2020年,媒體廣泛報道了深圳市羅湖區與企業合作推出共享停車平臺的案例。該案例意義重大,其經驗對于破解全國其他大中城市夜間停車難、盤活閑置車位資源具有借鑒價值。書中談到,羅湖區與相關公司從2019年初開始合作,到2020年3月推出正式上線的平臺,將全區10個街道的450多個停車場連在一起,之后該區各商業樓宇、工業園區、醫院、學校、物業小區都加入了上述平臺,白天和夜間可分別提供4000多個和7000多個共享停車位。
這意味著,車主在深圳市羅湖區只需要掃一下遍布大街小巷的二維碼,就能知道哪兒有停車位。車主還可以直接預約小區內空閑的車位,只需要在下午5點前將車開走(因為下午5點后,小區業主的車陸續就要開回來了)。書中指出,深圳市羅湖區與有關企業合作提供的解決方案,本質上就是做好連接、激活用戶。
同樣在深圳,乘車碼的推出使得市民可以不用再攜帶公交卡出門。許多城市采用二維碼刷卡扣費的方式,供市民乘坐公交地鐵付費,但這種方式很容易被截圖、拍照,不自覺的人可以通過交換二維碼截圖來少付車費。深圳市與騰訊合作,讓深圳的乘車碼附帶地理位置信息。這意味著,如果深圳的乘車者交換拷貝二維碼,地理位置不匹配,將過不了閘機。
深圳乘車碼的這項技術應用,在沒有增加用戶體驗負擔的情況下,減少了地鐵公司可能出現的利益損失。書中還談到,深圳市通過與騰訊合作,從而讓6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地鐵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老年市民出門未帶證件和智能手機,仍然可以通過騰訊提供的人臉識別方式進閘。作者點評指出,深圳乘車碼的種種創新,雖然只是解決了市民出行的技術問題,卻很好地體現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能力的應用,讓數字化的巨大潛力在公共管理和服務中得以體現。
書中談到,“中國的數字化是星辰大海般的進程,在應用端是非常接地氣的人間煙火”。而這意味著,通過數字化應用,讓舊有的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發揮出更大效能,而數據和數字技術本身則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從而切實為中國產業形態的躍升式改變、經濟增長的持續發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