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月14日),百度智能云AI人機交互實驗室負責人李士巖在百度科技沙龍《AI呀,我去!》第四期上表示,在虛擬數字人產業格局中,提供建模、渲染、動態捕捉等服務于數字人制作的基礎設施服務商已形成穩固格局,大多由海外巨頭把持。但在工具、應用層,中國企業已開始嶄露頭角。
他進一步表示,中國企業中,數量最多的是資產制作和策劃運營類的公司,比如推出超寫實數字人的AYAYI燃麥科技,推出虛擬人物柳夜熙的創壹視頻,但這類公司面臨的挑戰是門檻較低、可替代性高。此外,掌握技術和場景的互聯網公司則扮演綜合性技術服務商的角色,一邊推出基于自身優勢場景的數字人,打造應用標桿;一邊推出數字人平臺,將產品繼續落地到更細化的場景中,點、線互相推進。
李士巖介紹,目前,數字人經歷了以“紙片人”為代表的1.0階段、以Vtuber主播(即虛擬主播)為代表的2.0時代,已進化至3.0階段,具備模型高精、人工智能驅動特點的數字人3.0成為行業主流。他表示,第三代數字人的建模和內容生產均有AI參與,這使得數字人的制作效率更高,也更智能,可面向全群體用戶,可由視頻、直播、chatbot等載體承載,更具備千人千面的互動能力。
在李士巖看來,數字人產業有三大核心推動力,用戶需求與技術升級、政策支持與資本涌入以及計算平臺的迭代?!懊恳淮螖底秩税l展本質上都是技術推動的,用戶從平面的圖文影音獲取信息與交互,向實時3D交互反饋的需求轉變,將成為數字人長期發展的根本動能,未來也將創造大量需求?!?/p>
不過,李士巖同時表示,當下國內數字人規?;涞剡€面臨三大難點:產業鏈割裂、服務場景與演藝場景沒有有效打通、滿足高頻需求成本高。首先,數字人產業鏈各個節點相對割裂,不能高效協同,導致數字人在制作和調優上存在較高壁壘,目前行業中大多數公司只是數字人制作與運營全流程上的一環或其中幾環;其次,服務場景與演藝場景沒有有效打通,表現為演藝型數字人不具備客戶所需的業務能力,而服務型數字人缺乏人設,難以與用戶進行情感交流;第三是滿足高機動性、高頻需求的成本依舊很高,這一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數字人的生產效率問題。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