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據深圳銀保監局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11月末,深圳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80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1.83%,貸款戶數109.86萬戶,較年初增加39.36萬戶。
2021年,為鞏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推動經濟持續恢復,深圳銀保監局綜合運用窗口指導、現場督導、約談、監管評價等方式,督促機構全力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深圳銀保監局分享的七大巧策。
首貸難題巧化解。聯合鹽田、福田、寶安、龍華等4區設立首貸服務專區,采取“線下窗口+線上平臺”創新模式,累計為1000多家企業提供首貸咨詢服務,受理200多家企業融資申請。2021年1月至11月,共有10.46萬戶小微企業首次從銀行獲得貸款。
百行進企巧開展。組織轄內銀行變“坐商”為“行商”,主動“問計于企”“問需于企”,打通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近兩年來,深圳銀行機構通過“百行進萬企”活動,主動對接走訪62萬戶稅務名單內企業,已有7.5萬家企業獲得信貸支持累計約1萬億元。結合深圳產業結構特點,先后組織開展科創企業、首貸企業、產業鏈金融、綠色金融、專精特新企業等5類主題專場融資對接,共吸引超過230萬人次在線觀看,累計向10.25萬戶小微企業有針對性地提供了“科創貸”、“產業鏈金融貸”、“綠色金融貸”、“專精特新貸”等專屬產品,信貸支持超過3200億元。
還本付息巧延期。督導轄內機構綜合運用續貸、展期和調整還款計劃等方式,分層分類開展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解決企業資金周轉困難。截至2021年11月末,今年累計對4.83萬戶中小微企業實施延期還本付息,涉及貸款金額1506.79億元。
減費讓利巧落實。2021年1至11月,轄內銀行機構累計承擔或減免的抵押登記費、押品評估費、咨詢費、財務顧問費等信貸相關費用近3億元,全市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5.01%,較2019年下降99個BP,部分貸款通過金融專項政策優惠和財政貼息后實際利率可低至1.25%。授信效率進一步提升,審批時間從一周縮短到一天,純線上方式還實現秒批秒貸。
“銀稅互動”巧建立。與市稅務局簽訂合作協議,建立銀行與稅務“點對點”的數據實時共享通道,將“銀稅互動”覆蓋范圍由納稅信用A、B級拓展至M級和C級。截至2021年11月末,“銀稅合作”貸款余額858.43億元,較年初增長28.42%,其中信用貸款占比95%。
產業鏈金融巧支持。引導轄內機構梳理產業鏈近9000余條,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大信貸支持和優化金融服務。截至2021年9月末,對1.08萬戶產業鏈核心企業提供信貸支持,余額1.45萬億元,對5.25萬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貸款合計5893億元。
重點產業巧助力。聯合深圳人行評選深圳市首批11家綠色金融機構,鼓勵銀行積極探索排污權抵押貸款、碳資產質押貸款、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等創新產品,指導深圳中行發放全市首筆500萬元碳排放權質押貸款。截至2021年9月末,深圳銀行業綠色信貸余額3651.98億元,較年初增長40.48%,高于各項貸款增速近30個百分點。引導銀行加大對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深圳16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140家獲得銀行信貸支持,獲貸率82.8%,遠高于全國71.9%的水平。
(文章來源:深圳新聞網)